“黑龍江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和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期間,多次提到“壓艙石”這一關鍵詞,這是對我省多年糧食穩產保供舉措和成績的肯定,也彰顯了我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中的貢獻和分量。
秋收結束,喜訊頻傳:肇東玉米“噸糧田”畝產2053斤;北大荒集團水稻畝產突破1600斤;在pH9的鹽堿地上,耐鹽堿水稻破天荒實現了畝產1017斤;富錦大豆試驗田實現畝產668斤……從2003年的502.5億斤到2022年的1552.6億斤,已“十九連豐”的龍江持續發力,今年實現“二十連豐”!
良田固基、良種發力、良法配套、良機提效、良制賦能……每一次我省糧食產量邁上新臺階,其背后都有著一系列的新變革、新方法、新措施。正是這些創新落地實踐,使得這片黑土地上的“潛力”不斷被激發出來,讓“中國飯碗”裝滿了更多的“龍江糧”!
科技驅動提升單產
備春耕期間,記者曾到肇東市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采訪。彼時合作社理事長單玉恒信心滿懷:“今年畝產要達到2000斤以上?!?/p>
如今這個目標是否實現?不久前記者再次來到合作社?!坝衩住畤嵓Z田’的目標實現了!經全國玉米單產提升示范項目專家組現場測產,我們合作社單產提升示范地塊403畝,按14%標準水分計算,畝產2053斤?!眴斡窈惝惓<?。
“噸良田”的奧秘在哪里?單玉恒介紹,就在大壟雙行密植和水肥一體化新型種植模式上。以水肥一體化為例,該合作社從國外引進先進設備,將設備中的滴灌管鋪設在田間苗帶,并在農作物生長不同時期進行水肥補充,如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孕穗期、灌漿期等?!八实喂喽际峭ㄟ^電腦設定,在灌溉時非常精準且均勻?!?/p>
單玉恒說:“這是我們第一次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每畝地產量比以往多收400多斤。運用新技術真的實現了高產,讓糧食生產上了一個新臺階?!?/p>
今年,我省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主要農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部署要求,制定《黑龍江省玉米單產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黑龍江省大豆單產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組織指導4個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示范縣、46個承擔全國大豆(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和10個北大荒農墾集團分公司以及56個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堅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突出核心要素、落細配套措施、強化支撐保障,千方百計提升玉米、大豆單產水平,全省玉米、大豆單產水平穩中有升。
龍江良種屢創佳績
農以種為先。一粒粒種子,為我省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堅強保障。
“龍粳31”在2023年全國農墾提單產“大比武”勞動競賽測產中,畝產突破1600斤,刷新了北大荒水稻高產示范樣板田的單產紀錄。
富錦市劍峰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豆田里,由省農科院綏化分院選育的“綏農35”產量達到每畝668斤,榮登我省高油大豆畝產榜首,創我省高油大豆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龍江良種屢創佳績的背后,是我省多年來重視種質資源與創新的生動體現。這些年來,我省不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突破種源“卡脖子”問題,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今年9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2022年度主要糧油和重要特色作物前10大品種,我省水稻、大豆、馬鈴薯等作物12個品種上榜,水稻品種“龍粳31”、大豆品種“黑河43”分獲常規水稻、大豆全國推廣面積第一。
同時,我省是全國擁有寒地作物資源數量最多的省份。記者從黑龍江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獲悉,到今年底,該資源庫的種質資源保存量預計達到7萬余份,種質資源保存能力將提升至30萬份。
精細收獲顆粒歸倉
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用48臺收割機,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收割了1.2萬畝水稻,而每畝的損失率僅1%左右。
該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成介紹,以往每畝損失率在3%左右,今年能夠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機械性能的提升和機手操作水平的提高。8月底開始,合作社就開始仔細檢查機器的每一個部件;正式開始作業前進行試割;根據作物的成熟度和籽粒含水量調整滾筒的轉速和間隙……諸多細節成就了顆粒歸倉。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我省不斷強化機收減損,制定《黑龍江省玉米、大豆、水稻機械化收獲作業技術指南》,指導各地加快推廣應用高端智能綠色高效收獲機械,著力推進糧食精細收獲,減少田間地頭的收獲損失。
與此同時,省農業農村廳還組織科學開展機收減損監測,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提高機手操作能力,進一步提升機收作業質量。
就在9月份,省農業農村廳在五常市舉辦了“黑龍江省基層農機推廣技術骨干培訓暨水稻機收減損大比武”。據現場初步測算,最好成績的作業機手水稻損失率為2.16%。
采訪中,李玉成表示,“現在我們合作社收割機的數量多了,完全可以實現適時收獲。在每天的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的6小時‘黃金時段’內進行收割?!?/p>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我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090.81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155.8萬臺,收獲機械20.3萬臺,能夠滿足氣候正常年份的機械化收獲需求。
鹽堿地變成米糧川
安達市先源鄉八里崗村水稻種植戶劉宏亮今年種了3000畝水稻。和別人不同,他的“糧田”是pH值為9.0左右的鹽堿地?!叭ツ赀@片地畝產只有850斤,今年畝產增長160斤?!眲⒑炅琳f。
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四方山農場鹽堿地農作物產能提升示范區,通過ARC微生物菌劑、葉面追肥等增產技術措施種植的大豆田畝產達386.8斤,比常規農戶施肥模式增34.8%。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培武興奮地說:“田間pH值達到8.63,有的地塊甚至9.12,pH值如此高大豆還能長得這么好,這項技術為將來黑龍江大豆單產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p>
今年我省加大力度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牽頭創新培育21個耐鹽堿水稻新品種,構建資源搜集利用、技術配套集成、新品種培育的創新發展模式,實現了寒地高產、優質、適應性廣的新突破。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主任、省農科院副院長來永才研究員說,目前,我們的耐鹽堿水稻品種,使水田平均畝產由原來不到600斤提高到1000斤左右,優質耐鹽堿水稻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
一場大雪過后,經過深翻的黑土地,進入了短暫的休眠中,明年冰消雪融,豐收的希望將再次破土而出!